目前國內各學校都興起校園文化建設的熱潮,校園文化硬實對一個學校影響巨大,具有深遠的意義。一般來說校園文化有三個層次,或者說三個境界,只有深刻認識到這些,才能真正去思考如何進行校園文化建設。
第一個境界是最低層次的境界,絕大多數學校的校園文化都屬于此境界。
這些學校只有一些空洞的口號,校園環境也掛滿了各類口號標語,但對學生沒有多大實際意義。這些學校的校園文化基本處于空乏的階段,雖然學校也有心想要建設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園文化,但苦于自身局限,加上沒有專業的團隊參與指導,具有實際意義的校園文化可望不可及。
第二個境界是中級境界,只有少數學校達到此境界。
這些學校有一個中級的目標,比如高考,并圍繞這一目標建立起相配套的制度和文化,最終圍繞這個目標產生了巨大的力量,基本實現和超越了這個中級目標。
第三個境界是高級境界,只有極少數名校達到此境界。
這些學校有一個高境界的理想和目標,而不僅僅是中級目標(如初中的中考、高中的中考只能算是中級目標),比如浙大從建校之初就圍繞“求是”兩個字來進行學校的建設,早稻田大學的目標是“造就模范公民”,這些學校都有一個非常明確的高級目標,并以此目標為基礎來開展學校建設,使得學校一開始便站立在一個更高點上,培養的學生自然也就更勝一籌。 這個境界顯然不是短期內能實現的,需要幾代有識之士的努力和堅持。
從以上幾個不同的校園文化層次和境界就能看出,校園文化并不是絕大多數老師和校長理解的簡單的校園環境設計,而是一種軟文化,建立了這種軟文化以后,校園環境是圍繞這些軟文化來展開和實施的,而不是大家理解的校園設計。
學校如果不注重軟文化的建設,那么校園文化只能是空中樓閣,在校園建設中即使投入再多,也僅僅是多了幾棟漂亮的建筑。